你知道房子的防震設計,其實分為三種嗎?
- a0955431522
- 3月19日
- 讀畢需時 1 分鐘
台灣位處地震帶,房屋的安全性不僅關乎結構設計,更與防震方式息息相關。
根據不同的防震工法,建築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:
🔵 耐震建築|強化結構、提升抗震力
耐震建築透過柱子、梁與牆體的結構設計,提升建築本身的剛性與穩定性。
當地震發生時,建築物依靠堅固的結構抵禦地震力,確保不易倒塌或損壞。
🔍 特點:
🔻主要依賴建築本體的強度來承受地震
🔻地震時仍有明顯晃動感
🔵 制震建築|配置制震設備、吸收地震能量
制震建築除了具備堅實結構外,額外安裝制震器(阻尼器),能有效吸收地震所釋放的能量,降低建築的晃動幅度。
🔍 特點:
🔻透過制震器分散地震能量
🔻相較耐震建築,晃動感較小
🔻結構受損風險降低
🔵 免震建築|隔絕地震傳遞、減少震動影響
免震建築則在建築物與地基之間設置隔震裝置(如隔震墊或滾動支承),有效隔離地震力的傳遞,讓地震對建築物的影響降到最低。
🔍 特點:
🔻改變結構行為模式,減少地震力傳遞至建築物
🔻剪應力不放大,晃動感受最輕微
🔻適合重視高度安全與舒適性的建築需求
你家屬於哪一種防震建築呢?
Comments